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2节(1 / 2)





  “阿耶,听闻你归来了!”

  自从王献之出世后,有几个孩子经常来看望王献之。其中有个七八岁的孩子,属他最皮。每次都会用手指头戳王献之的脸。

  王徽之凑到王羲之的身边,打量了一眼王羲之,便伸着脑袋望向弟弟。

  “七郎醒了。”

  王徽之高兴的伸出手,用手指头戳了戳王献之的脸蛋。

  第五十六次!

  王献之默默地在心里记下了这个仇。

  “啊啊——”

  王献之不满的哼唧起来。谁让他现在只是个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婴儿!除了叫一叫之外,什么都干不了。

  王羲之温声对五儿子说道:“五郎,七郎不喜你碰他。”

  王徽之一脸正经的否认道:“七郎明明很喜欢我碰他。他若是不喜欢,早就哭了。”

  说话间,王徽之又戳了一下王献之。

  王徽之觉得刚出生的弟弟长得最好看!所以,常常跑来看王献之。

  还戳!

  乌漆漆的眸子瞪着王徽之,王献之在心里的记仇本上又添了一笔。

  王徽之高兴的说道:“七郎的眼睛乌黑明亮,真好看!”

  王羲之笑着言道:“七郎性子温润。”

  算上怀里的小人,王羲之共有七子一女。前面七个孩子,在他们幼时,王羲之每个孩子都抱过。这几个孩子,不是在他怀里拉屎撒尿,就是嚎啕大哭,哭声震耳欲聋。反观小儿子就乖巧多了。王献之醒来之后,不哭不闹,也不在他怀里拉屎撒尿。

  八个孩子中,长子王玄之已经二十一岁了,去年刚娶妻成家。次子王凝之,今年十九,正在相看人家。女儿王孟姜,十六岁便嫁给了南阳人刘畅。三子王涣之,今年十五岁,朝气蓬勃。四子王肃之,今年十一岁,老实乖巧。五子王徽之,今年九岁,聪明却又顽劣,作死起来令人头疼不已。六子王操之,今年六岁,正是明辨是非的年纪。

  王家有规矩,但凡嫡出的孩子,年满六岁后要送到宗塾学习。只有通过考验,才能离开宗塾。王玄之、王凝之与王涣之、还有王徽之已经通过了宗塾的考验。唯有王肃之,还在宗塾里学习。

  不久前,郗璇即将生产。王徽之出了个主意,让王凝之与王涣之去建康把王肃之从宗塾里接回来。见到四儿子出现在家中,王羲之才知道这兄弟几人干的‘好’事!不过王羲之也没有责怪他们几人。母亲生产,为人子者担忧,乃是人之常情。

  待王七郎出世后,王羲之便派人将王肃之送回了建康,被捎带上的人还有六岁的王操之。本来王羲之是打算过完年再把六儿子送去宗塾的,经王徽之此番折腾,王羲之也就顺便把王操之送去了建康!

  四儿子跟六儿子在建康宗塾里学习,二儿子跟三儿子结伴出门游历,只有长子王玄之跟五子王徽之留在家中。长子已经成家,自有妻子何氏照顾。七子年幼,需要郗璇时刻关注。至于五子,王羲之觉得还是得多盯着点王徽之。若是稍不注意,下一刻这孩子有可能就会闯出祸来!

  王献之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盯着人看了许久,他有些累了。闭上眼睛,王献之继续休息。

  “七郎困了,让他歇息吧!”郗璇朝王羲之伸出手。

  王羲之把小儿子交给妻子,开始考察王徽之近来的学习情况。随后,王羲之给王徽之开了两张新书单。对王徽之,必须得用学业压着,如此王徽之才腾不出时间来捣蛋。

  作者有话要说:  ps:汉语语音分为上古音、中古音、近古音三个时期。魏晋时期是上古音向中古音转变的阶段,这个时候的语言跟上古音差别很大,但是又跟中古音有所不同。所以,主角前世身为现代人,暂时听不懂这个时期的语言。

  以及,魏晋南北朝是个盛产奇葩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人,冲破了传统的儒家思想,社会思想多元化。时人崇尚随心所欲,恣意洒脱。什么‘男女七岁不同席’,‘父子不同席’,‘君子抱孙不抱子’这类传统的儒家礼教约束不了这个时代新思想的文人。但是有一点值得一提,《晋律》是第一部 儒家化的法典。西晋开始,将儒家礼治的‘五服’纳入法典之中。到了东晋时期,道教佛教兴起,这才造成了社会思想多元化的局面。

  还有,从东汉末年起,由于战乱,马十分珍贵。马都用于战事。皇帝贵族们都乘牛车出行。

  三国时期,此时男子还留美须。晋代到南北朝时期,贵族子弟追求美,会熏衣刮胡须,擦粉涂口脂,乘牛车出行,穿高跟木履,出行有人搀扶。

  王献之出生的时候,王羲之已经四十一岁了。我要任性的给他年轻的美貌!不许杠!

  喜欢就收藏!有钱的大佬,请直接砸雷!营养液也要哦!( ̄ 3 ̄)

  第3章 阿乞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转眼到了永和元年,季春时节。

  阳光明媚,郗璇命人铺了一张席子在桃树下,把小儿子带到庭院里晒太阳。

  王献之躺在摇篮里,郗璇坐在一旁教他说话。

  王献之已经六个月大了,他对这里的语言听懂了几分。此时他正在长牙期,最近总是会流口水。哪怕闭着嘴巴,也会有口水顺着他的嘴角流出来。

  “阿娘!”

  听到王徽之的声音,王献之的眼珠转了转。现在他已经开始长牙了,若是这个熊孩子再戳他的脸,他就咬他!

  “姑母!”

  另一道稚嫩的声音响起,王献之没听过这个声音,不知道来人是谁。

  看到侄子来了,郗璇温柔一笑:“阿乞来了。”

  王徽之的目的很明确,他脱掉木履,直接走向摇篮。

  郗恢也脱掉木履,朝摇篮走去。

  凑近一看,郗恢惊喜的说道:“七郎果真俊美!”

  王献之转了转眼珠,打量了一下面前这个眼生的小孩。

  王徽之出声对郗璇说道:“阿娘,阿乞来取阿耶的墨迹。”

  但凡名门世家,皆以书法传家。在王羲之之前,琅琊王氏当中,王羲之的叔父王廙的书画最为出色。南渡后,王廙的书画作品被誉为江左第一!后来,王羲之的作品超越了王廙,他为书法开辟出了一个新天地。在当代,除了无知白丁之外,谁人不知晓王羲之的书法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