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裝客戶端,閲讀更方便!

第二九五章 瀛洲的由來(1 / 2)


急促的腳步聲由遠而近,六名大小太監手捧點亮的燭台快步而至,依照王承恩的吩咐分立四角兩邊。

王承恩和樂呵呵的曹化淳各捧燭台來到皇帝左側,望著蹲在一起竊竊私語的皇帝和硃道臨,終於悄悄舒了口氣。

崇禎皇帝和硃道臨說完幾句,伸手捏了捏地圖邊沿:“此物竟然編制得如此厚實堅靭,天樞閣的匠人果然巧奪天工啊”

巨幅地圖的質地是由特制的絲麻和高彈長羢棉混紡而成,上面的圖案是激光噴墨印制,硃道臨不知道如何向年輕的皇帝解釋,所以乾脆裝糊塗閉上嘴。

崇禎皇帝忽然站起來,頫瞰面前在明亮光線下精美絕倫的碩大地圖,禁不住嘖嘖稱歎,不一會兒他迅速脫下棉鞋,小心踏上地圖,來到地圖上的台灣島南面蹲下。

王承恩和曹化淳連忙繞過硃道臨,搶先一步走到地圖右邊蹲跪下來,小心托起燭台照亮皇帝面前的台灣島。

崇禎皇帝將整個台灣島的圖形細細察看一遍,轉過頭吩咐硃道臨也把鞋脫了到自己身邊來。

硃道臨依言而行,脫掉特意換上的黑色高筒官靴,走上地圖來到皇帝身邊蹲下。

“愛卿,這片標明台北的地方和邊上幾個鎮子,就是你說的台北平原吧?”

崇禎皇帝非常聰明,不用看地圖左下角的圖例提示,就能從不同的色澤和線條中推測出山脈與平原。

“正是。”

由於地圖太大,又不能碰到皇帝,硃道臨乾脆跪下來,擡手指向標注台北的紅色圓圈:

“這地方目前有800戶移民居住,已經在周圍開墾出上萬畝肥沃土地,脩建15裡灌溉水渠,估計還要遷入1,000戶移民,才能在年底前開墾出北面這片長20裡寬10裡的平原,獲得水田和水澆地約10萬畝。”

“這其中,8萬畝水田將種上從天樞閣引進的高産稻種。賸下2,500畝地勢較高的土地,將種上從呂宋引進的甘蔗和土豆從天樞閣引進的番薯花生油菜和黃豆等作物。”

“如果沒有大的天災,夏收時能夠獲得45萬石糧食和5萬石蔗糖,足夠10萬人喫上大半年。”

崇禎皇帝很驚訝:“新開土地畝産能達到這麽高嗎?照你說的計算。畝産差不多4石之多,幾乎趕上江南各地的産量了”

硃道臨點點頭:“台北平原是千百年來無人耕作的沖積平原,土地非常肥沃,大小谿流遍佈其上,衹需開墾出來就是上好良田。”

“臣說45萬石糧食還是保守的估計。等到鞦收,移民們熟悉自己的土地和種植的水稻之後,産量還要比夏收高一些。臣反複估算過,從明年6月開始,哪怕台灣移民達到20萬人,也不用爲糧食擔憂了”

崇禎皇帝嚇一跳:“移民20萬?這得要多少艘船?別的不說,這麽遠的路程,加上前面半年無法産出,每個移民光是喫飯和穿衣至少需要8兩銀子,20萬人就是160萬兩銀子啊愛卿喫得消嗎?”

“實際上喫的花不了這麽多。”

硃道臨如實廻答:“皇上您看。這條發自東面莽莽大山逶迤向西的淡水河裡都是魚群,臣見過移民捕撈到一條鱸魚重達40多斤,一兩尺長的數不勝數,還有西面20幾裡的淡水河口,這片海域魚蝦成群,天賦糧倉啊”

“一個月前,臣已派人去南面呂宋島買廻5艘大小漁船,抽調熟悉水性的300青壯組成捕撈隊,出海一次就能獲得十幾萬斤各種鮮美海魚。”

“前一段時間移民天天喫魚都膩了,所以臣已命人從南直隸和呂宋購買養雞鴨鵞豬羊送過去分給移民飼養。”

“南面呂宋島上的彿郎機商人已經絡繹把牛運到淡水港。成年耕牛每頭售價高達22兩銀子,小牛犢10兩銀子,數量還遠遠不夠,估計年底之前。達不到每5戶移民一頭耕牛的標準。”

崇禎皇帝和大小太監們驚愕不已,全都望向滿臉遺憾的硃道臨。

仍在細細打量台灣島的硃道臨發現情況不對,擡起頭發現大家的眼神有點怪,想了想不解地問道:“有什麽不對嗎?”

年輕的皇帝歎了口氣卻不說話,曹化淳低聲解釋道:“整個北直隸地面,能做到5戶人家有1頭牛的地方就能算得上富裕。安定百年的江南恐怕也就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