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五五一章 沙溪罗氏(2 / 2)

“若是执迷不悟,一意抗拒不从,待我大军过河之日,就是沙溪罗氏灰飞烟灭之时。勿谓言之不预也!”

拿到了这封招降书信之后,沙溪罗氏土司的现任族长,正当壮年的罗九钟,匆匆看完了书信,深深地陷入了纠结之中。

安邦彦造反之前,沙溪坝设有沙溪巡检司,以沙溪罗氏土司世袭巡检司土指挥。

不过,安邦彦早饭之后,沙溪罗氏土司跟着水西安氏一起造反,之前的巡检司官署,也跟着成了沙溪罗氏土司自家的庄园或者说是城寨了。

沙溪罗氏土司别看他们姓罗,但实际上是与水西安氏同出一个祖先,只是属于旁支,与水西安氏嫡脉血缘较远罢了。

水西安氏原本并不姓安,他们与水东的宋家不一样,水东宋家是汉人出身,而水西安氏却是正宗嫡脉彝族出身,其先并没有姓。

其祖先被封为罗甸王之后,一度曾以罗为姓,到了元朝的时候,汉人地位低下,统治水西的彝族首领抛弃了罗姓,而且也不再给自己取汉姓汉名了。

因此,到了明朝初年归附朝廷的时候,水西的首任宣慰使,就叫作霭翠,既不姓罗,也不姓安。

直到后来朝廷赐水西彝族土司宣慰使姓安,他们才算是又有了汉姓,“水西安氏”的名头才算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所以,水西地界内的罗氏,其根源与安氏同出一脉。

不过这一切,毕竟都是几百年前的老黄历了。

要说沙溪罗氏对水西安氏还有多少源自血脉的亲情,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是到底要不要这么轻易地投降了朝廷的大军,罗九钟看着手下送进庄园的劝降信,却是一时半会儿拿不定主意。

天启三年至四年的时候,贵州巡抚王三善率领大军进攻水西,一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一度甚至打到了大方,占领了水西彝人的所谓王城慕俄格。

可是占领了又怎样?

几个月之后,还不是粮尽退兵,然后被奢安麾下的彝兵一路追杀,朝廷六万大军毁于一旦?

谁能保证这一次朝廷大军进剿水西,到最后一定就能把奢崇明安邦彦剿灭,把水西安氏搞定?

万一还像上次那样最后功败垂成,到了那时候,沙溪罗氏可就真正面临毁家灭族的危险了!

“九锡,阿佐,你们看,我沙溪罗氏该如何选边站好?”

九锡,是罗九钟的弟弟罗九锡,身材干瘦,腰挎彝刀,头上缠着长长的黑色“兹提”,也就是彝人所谓的“英雄结”,面色红黑,神情阴郁,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这人既是沙溪土司罗九钟的亲弟弟,也是罗九钟的谋主。

而二十出头的阿佐,则是罗九钟的长子罗隆佐,是沙溪土司的下一任继承人,面白短须,虽然也是一副身披青色“察尔瓦”(彝式披风),头顶黑色“英雄结”的彝人贵族装束,但是却有着满脸温文尔雅的书卷气,一看就是读过书的人。

罗九钟问完了这句话,将手中的那纸招降信,递给了两人。

罗九锡看完,一边将信递给了罗隆佐,一边看着罗九钟说道:“吾俄依耶,我听水外逃过来的人说,朝廷已经将水东宋氏满门诛除,而水东宣慰司十二马头辖地,也全都改土归流。

“若是此时我沙溪罗氏不帮安氏,甚至是助朝廷打进了水西,将来灭了安氏,到了那个时候,朝廷在水西改土归流,我沙溪罗氏本属水西一脉,届时又该何去何从?!

“为了我沙溪罗氏的兴衰存亡,眼下不如派人向慕俄格求救,若其大军来援,可保必胜,我沙溪罗氏则继续依从安氏。

“若其置之不理,我沙溪罗氏力不能支而归降汉人官府,将来安氏或胜或败皆不能衔恨于我。如此则于我沙溪两利也!”

吾俄衣耶,是彝族亲兄弟之间彼此的称呼。

罗九锡说完了这话,罗九钟点了点头,表示深以为然。

这时,罗隆佐说道:“阿大,汉人书中有句话叫作良禽择木而栖,又有句话叫作识时务者为俊杰。

“水西弹丸之地,如何能与大明朝廷之地大物博相提并论?!

“我沙溪罗氏虽然是水西安氏支脉,但是数百年家族基业,却也不能为了水西安氏而毁于一旦。

“安氏即便有数年前之强盛,也终究只是一时而已。朝廷大军不来,我沙溪罗氏自然择强而事。

“如今朝廷大军前来,水西与朝廷,孰强孰弱一目了然,阿大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